氯碱电解工艺作业【新训】试卷10
第1题:存放危险废物的场所必须设置()。
A、照明
B、放置说明
C、危险废物识别标志
第2题: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,主要作用是()。
A、隔离
B、冷却降温
C、窒息
第3题:燃烧的充分条件是()。
A、一定浓度的可燃物,一定比例的助燃剂,一定能量的点火源,以及可燃物、助燃物、点火源三者要相互作用
B、一定浓度的可燃物,一定比例的助燃剂,一定能量的点火源
C、一定浓度的可燃物,一定比例的助燃剂,点火源,以及可燃物、助燃物、点火源三者要相互作用
第4题:下列选项中将会造成离心泵轴承超温的是()。
A、油孔堵塞
B、流量减小
C、润滑油压力大
第5题:下列密封属于静密封的是()密封。
A、垫片
B、填料
C、机械
第6题:氯气液化安全生产技术指标中,排污中三氯化氮含量控制范围为≤()g/L。
A、80
B、30
C、50
第7题:氯化氢生产过程中,火焰发黄发暗的原因是()。
A、氢气纯度低,含氧高
B、有杂质落在灯头上
C、氯气过量
第8题:氯气的燃烧性为()。
A、自燃
B、助燃
C、可燃
第9题:螯合树脂在装填时要保持()。
A、干燥
B、半湿润
C、湿润
第10题:隔膜法电解工艺开车过程中,当总管氯气内含氢量为大于()%时,应立即分析槽列含氢量并进行处理。
A、1
B、0.5
C、2
第11题:精制盐水时为了除去原料中的Mg2+,在盐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,生成()。
A、氯化镁
B、碳酸镁
C、氢氧化镁沉淀
第12题:电解槽阴极室输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为()℃左右。
A、50
B、40
C、90
第13题: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危险源称为()重大危险源。
A、一级
B、二级
C、三级
第14题:以下属于生产装置VOC散发主要原因的是()。
A、物料容易挥发
B、设备发生泄漏
C、沟渠密封不严
第15题:根据事故情景,应急处置结束后,所开展的事故损失评估、事故原因调查、事故现场清理和相关善后工作就是()。
A、事后评估
B、事故清理
C、后期处置
第16题: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是()
A、动作迅速、操作准确
B、心脏复苏法救治
C、迅速、就地、准确、坚持
第17题: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数值越低,爆炸极限范围越大,则爆炸危险性()。
A、越小
B、越大
C、不变
第18题:企业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(统称用人单位)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,因接触粉尘、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称为()。
A、职业病危害
B、职业禁忌证
C、职业病
第19题:危化品物料管线设备吹扫置换时,应先将物料进行()。
A、密闭排放
B、排放地沟
C、随意排放
第20题:从事易燃、易爆岗位的人员应穿哪种工作服()。
A、腈纶
B、防静电
C、涤纶
第21题:属于气体物质的是()。
A、烟气
B、氯气
C、盐酸雾滴
第22题:炸药燃烧与一般可燃物爆炸不同,它不需要()就能进行燃烧。
A、空气中的氧气
B、点火源
C、可燃物
第23题: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是在()下进行的。由于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,其受热所发生的燃烧过程和形式也不同。
A、液体
B、气体
C、蒸气或气态
第24题:不同生产过程中的同一种化工单元操作()相同。
A、所遵循的原理
B、使用的设备
C、采用的工艺
第25题:《中国人民共和国消防法》规定,进行电焊、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,必须(),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。
A、持证上岗
B、经过培训
C、服从领导
第26题:腐蚀性流体介质与金属表面在相对运动中引起金属的加速腐蚀称为()。
A、冲蚀
B、缝隙腐蚀
C、晶间腐蚀
第27题:盐水中含碱量过大,当PH值大于()时对沉降不利。
A、7
B、12
C、9
第28题:对于离子膜电解,过多的钙镁会对离子膜电槽的运行造成()。
A、可恢复的损坏
B、不可恢复的损坏
C、无影响
第29题: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保存()。
A、终生保存
B、50年
C、80年
第30题:一级重大危险源电子记录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少于()天。
A、30
B、15
C、60
第31题:铀中毒在职业病目录中属于职业性放射性疾病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32题:离子膜电解工艺中,应严格控制化盐水储槽内的碳酸钠含量小于0.5g/L,防止原盐中的钙离子提前发生沉淀反应,加大预处理器的负荷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33题:用作衬里的橡胶采用低钙镁橡胶是由于普通橡胶耐腐蚀性不好.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34题:化学品仓库面积大时,为确保照明效果,可以安装碘钨灯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35题:紫铜垫片经过退火处理后,可不再进行脱脂处理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36题:后期处置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、事故后果影响消除、生产秩序恢复、善后赔偿、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37题:危险废物处置不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,要追溯至生产单位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38题:防粘剂是涂在离子膜上的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39题:氢气的爆炸极限为0~100%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40题: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;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41题: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可划分为大气污染、水污染和土壤污染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42题:一般情况下,管子的公称直径是与管子的外径相接近的整数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43题:发生硫化氢、氨泄漏,应立即用水雾吸收、稀释,以减少其对大气的污染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44题:氢气系统中,氢气管道如需穿墙,应设置套管,套管内不得有焊缝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45题:在安全生产工作中,通常所说的“三违”现象是指违章指挥、违章作业、违反劳动纪律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46题:装置区域地沟淤泥属于危险废物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47题:甲醇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为50mg/㎥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48题:心肺复苏法主要指人工呼吸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49题:在有害环境性质未知、是否缺氧未知及缺氧环境下,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应为携气式,不允许使用过滤式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50题: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、分类管理、分级负责、属地为主的原则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51题: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0%以上,将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52题:变换法兰大量泄漏一般发生在系统运行阶段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53题: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、法规、规章和标准的规定;结合本地区、本部门、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54题: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、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。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,确保信息准确有效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55题: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、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是清洁生产措施之一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56题:直流电供电故障,会造成生产不稳定,可能会使氯气系统压力升高,发生氯气泄漏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57题:压力对变换反应的平衡有明显影响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58题:现场应急处置措施。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、爆炸、危险化学品泄漏、坍塌、水患、机动车辆伤害等,从操作措施、工艺流程、现场处置、事故控制,人员救护、消防、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59题: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、加工、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,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小于临界量的单元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60题:遇到6级以上大风时,不应进行露天高处作业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61题:碳在空气中燃烧,生成二氧化碳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62题:单位应当对消防档案分级保管、备查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63题:电工只要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,就不需要进行职业健康检查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64题:反向电流即停车时的“电流效应”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65题:选用呼吸器、面防尘口罩、耳塞是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66题:被淘汰的设备,可以转让给他人修复后继续使用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67题:金属材料在应力和特定介质共同作用下的破坏形式称为应力腐蚀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68题:过滤式防毒面具适用于有毒气体含量低于2﹪,氧含量18~22%之间的作业环境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69题:根据重大事故发生的特点,应急救援的特点是行动必须做到迅速、准确和有效,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是抢救受害人员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70题: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一项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制度,是其他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得以切实实施的基本保证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71题:离子膜电解工艺一次盐水安全生产技术指标中,膜过滤器出口精盐水的SS控制指标为小于20mg/L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72题:湖北省某厂因用黄蜡油做的电解槽封料较硬,封不严,致使盐水漏出造成电解槽缺水,一名操作工从料位管加盐水,因加盐水时隔膜冲破,至槽中含氢增高,在其将料位管拆起观察液位时产生火花,从而引起氯氢混合气体爆炸,该工人当场炸成重伤,抢救无效死亡。事故原因是每次开车后对电解槽氯中含氢分析合格即可,无需定期分析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73题:应急演练目的主要包括检验预案、锻炼队伍、磨合机制、宣传教育、完善准备等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74题:突发事件发生后,事故单位应当针对其性质、特点和危害程度,立即组织有关部门,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,依照本章的规定和有关法律、法规、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75题:防火用石棉布、石棉板不属于危险废物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76题:单位应当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内部检查、考核、评比内容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77题: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,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,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。根据这一原理,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以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、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中心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78题:在液氯生产过程中,无需根据未凝气体中的氢气含量来控制原料氯气的液化程度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79题:布置在爆炸危险区的在线分析仪表间内设备为非防爆型时,在线分析仪表间应正压通风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80题: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,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;表现突出、成绩显著的,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81题:禁止将含有汞、镉、砷、铬、铅、氰化物、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、倾倒,可以直接埋入地下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82题:泵的排液操作必须在确认泵已彻底切出的条件下进行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83题:佩戴空气呼吸器作业时,当空气呼吸器罐内压力低于2MPa,发出报警声时,必须撤离危险区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84题: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、政策,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,应急行动、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,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85题: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生产经营单位现场检查时,发现现场作业人员有未按照要求佩戴、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,应当依法给予行政拘留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86题:遇到4级以上大风时,不应进行露天高处作业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87题:硫化氢低浓度时有臭鸡蛋味道,随着浓度升高,臭味逐渐消失,人一旦中毒会导致电击样死亡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88题: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、变造、买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89题:化工废气具有易燃、易爆、强腐蚀性等特点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90题:应急预案的编制可以明确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,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91题: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,降低温度、提高压力有利于氨的生成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92题:防治固废物污染应力求使固废物减量化、无害化、资源化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93题:氯化氢不易溶于水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94题:综合应急预案是专项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95题:在职业病目录中,职业性哮喘属于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96题:浙江某厂由于大修后装在氢气总管上的滴水管盲板未拆除,氢气中的冷凝水排不出,致氢气系统压力增高,氢气进入氯气系统而发生爆炸,氯气大量外泄,造成两人死亡,两人重伤,三人轻伤。事故原因是大检修期间盲板管理必须建立装拆台账,并有专人负责检查确认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97题:氨的伤害途径为消化道食入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98题:当起重臂、吊钩或吊物下面有人时不得进行起重操作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99题:蒸汽锅炉排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清净下水系统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
第100题:环保监测中的COD表示生化需氧量。
A、正确
B、错误